官方動態

最新的行業資訊、新聞公告,快速了解

資訊信息

Information
行業資訊

從代工廠到世界工廠,智能制造新篇章

時間:2023-11-09文章編輯:防爆云


去30年,中國制造業發生了巨大變革——從產品代工廠逐漸成為世界工廠,這30年的發展對我國意味著什么?

智能制造歷程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

至此以后,智能制造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從政府到大中小型企業,整個智能制造生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政府層面,各類補貼促進建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和未來工廠;企業實踐落地,從一哄而上到理性建設(例如布局、規劃、建設、運維優化+供應鏈協同+實時執行監控等);供應商上下游集成,從單一功能到逐步整合和優化。由觀念到行動,全行業持續向智能制造的深水區探索。

傳統制造業生態是物料協同的生產,其交易的本質是以物-物交易為主。

智能制造的生產不僅要涉及到物-物交易的各個環節(外部物-物交易和協同),還需要涉及到任務和數據之間的協同。即智能制造的生態,不僅包含了物-物交易額協同,還涉及到任務-任務、數據-數據、系統-系統之間的協同,有時或許還會涉及到人-人之間的協同,從物+時間域變成了物、事(任務)、人、數、時間域五個維度,復雜度大大增加。

進入21世紀,全球主要經濟體相繼提出制造業智能化發展戰略,德國提出“德國工業4.0戰略”,將物聯網及服務技術融入制造業;美國提出“先進制造業美國領導力戰略”“再工業化計劃”等,確保美國在先進傳感、先進控制和平臺系統、數字制造等領域的優勢地位;日本提出“新機器人”戰略計劃,將機器人和IT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

據《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報告》的調研,各國在推動本國制定戰略的同時,也在積極開展合作。比如美國和德國在積極對接后,提出工業4.0平臺和IVC進行合作,因為他們認為彼此的架構是相互呼應的,可以融合發展。

智能制造的四大特點:

特點一:互聯

互聯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它強調將各種生產要素和利益相關者鏈接在一起,以實現各個生產環節的高度協同和協作。(包括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之間的連接)

互聯性使不同企業之間能夠實時共享信息、數據和反饋,從而提高生產過程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例如,設備之間的互聯可以實現設備狀態監控和自動維護,生產線之間的互聯可以實現實時生產調度,而供應鏈的互聯可以實現及時的物料配送。

特點二:數據

數據在實現智能制造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強調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種類型的數據完成有效反饋。(數據包括產品數據、設備數據、研發數據、工業鏈數據、運營數據、管理數據、銷售數據以及消費者數據)

這些數據可以用于優化生產過程、預測設備故障、改進產品設計、個性化生產和提高決策質量,幫助制造企業獲得更深入的洞察和智能化的決策支持。

特點三:集成

集成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有效途徑。強調在制造環境下企業通過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嵌入式中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和通信設施的互聯,實現各個生產終端的高度集成。

這一集成建立了一個智能網絡(工業互聯網),允許不同的實體,包括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進行橫向、縱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使產品從設計到交付都能夠實現無縫的合作和數據共享,讓生產過程更加協同、靈活和高效。

特點四:創新

創新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靈魂!涵蓋了制造技術、產品、生產模式、業態和組織方面的創新。(技術創新,如3D打印、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應用;產品創新,如智能產品和個性化制造;生產模式創新,如柔性制造系統)

智能制造的創新需求鼓勵制造企業積極尋求創新機會,力求擺脫西方的工業卡脖子現象,完成彎道超車,并始終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智能制造發展方向與挑戰

中國制造業的持續發展,不僅使其成為世界工廠和供應鏈的高地,更是孵化了高新技術進步的土壤,為中國在全球贏得制造業和供應鏈的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1

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方向

未來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將面向以下三個方向:

1)智能制造從大企業、優質企業逐步覆蓋到中小型制造企業。雖然各企業在智能制造覆蓋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可能有差異,但中小型制造企業的智能制造是未來5-8年的主角;

2)智能制造逐步從基礎建設、執行優化向供應鏈集成和優化方向發展。企業運營的整體優化需求,將造成供應鏈協同系統的高速發展;

3)小步快跑會成為企業智能制造建設的主體,大項目越來越少,在同一設計基礎上的智能制造快速迭代是主流。

2

中國智能制造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第一,智能制造技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與制造業深入融合,不斷改變著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和發展模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這次世界經濟加速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在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支撐智能制造發展的5G、大數據等技術方面處于全球第一梯隊,為未來智能制造的全球競爭奠定良好基礎。

第二,我國具有全球獨有的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全產業鏈條。

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目前我國已經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隨著智能制造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一大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已經建成。截至2020年6月,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1.1%和71.5%。

第三,在智能制造“走出去”方面已經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制造業始終秉承開放發展的理念,是對外開放、合作共贏的重要領域。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一般制造業有序放開,已經與“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簽署產能合作協議,高鐵、核電、衛星等成體系走出國門,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持續攀升。

(二)挑戰

第一,經濟全球化仍然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經濟復蘇具有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非常嚴重。

第二,智能制造發展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

近年來,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加快實施以信息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先進制造計劃。如德國的工業4.0。并且依托制造等領域的優勢,構建數字驅動的工業生產制造體系,打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制高點。我國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

第三,我國在智能制造的一些基礎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我國制造業領域一些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問題突出,對外依存度高,新興技術掌控能力有待提升。如,全球工業設計仿真軟件產業主要由美、德、法三國把控。許多企業仍然處于數字化起步階段。如,芯片、傳感器、工業機器人等核心技術裝備與軟件系統仍然依賴進口,嚴重制約了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

久久精品视频夜晚,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日韩亚洲乱国产综合AⅤ
中文国产欧美不卡 | 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 | 亚洲成在人网站天堂日本 | 亚洲区国产精品高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